普通会员

鄱阳湖生态食用菌种植基地

平菇,金针菇,茶树菇,香菇等鲜品及菌种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» 公司新闻 » 双孢菇栽培技术
公司新闻
双孢菇栽培技术
发布时间:2012-05-13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159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双孢菇栽培技术

        俗话说得好,“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,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”这一条腿的食物指的就是蘑菇,常吃蘑菇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,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癌症,这蘑菇就是双孢菇。双孢菇俗称圆蘑菇,洋蘑菇,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科,属草腐菌,中低温性菇类,我国稻草、玉米秸秆、麦草等材料丰富,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,所以在我国双孢菇栽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
   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。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%—38%,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—12倍,享有“保健食品”和“素中之王”美称。深受国内市场,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。
一、生物学特性
形态特征:双孢菇经过长期选育有白色、棕色和奶色三个变种。白色变种俗称白蘑菇,来源于法国,其色泽纯白,外观好看,鲜食及加工罐头都很适宜,各国栽培甚多。棕色、奶色变种色泽欠佳,虽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,但质量较差,因此较少进行人工栽培。目前我国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品种有As2796和F56。2796菌株鲜菇圆正,无鳞片,有半膜状菌环,菌盖厚,柄中粗,较直、短,组织结实,菌褶紧密,色淡,无脱柄现象:F56菌体白色,菌盖厚、柄中粗,无脱柄现象,与As2796形态特征相似,产量高,品质好。
生长环境条件:
    营养: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,不能进行光合作用,配料时,在作物秸秆玉米芯、麦秸草、稻草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、羊、马、猪、鸡等畜禽粪,还须加入适量的氮、磷、钾、钙、硫等无机养分。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。
 温度: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℃-32℃,最适温度22℃-25℃;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℃-25℃,最适温度14℃-18℃。
 水分: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%左右为宜,覆土的含水量16%-20%。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60%-70%,子实体生长阶段85%-95%,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。
 空气:因为它是是一种好气性真菌,它的生长过程是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,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。
 
光照: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,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,但不能强光照射。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、肥大,若光线太强,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,畸形菇多,商品价值差。
酸碱度: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,而且容易产生杂菌。所以双孢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—8,最适7—8,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.5-8,土粒的pH值应在8—8.5。每采收完一潮菇喷水时加少许石灰,以保持pH值,抑制杂菌孳生。
二、菇房的建造
    塑料棚选址要求靠近水源,远离厕所、猪、鸡舍,地势较高,有足够的堆肥场地,不受有害物质污染的地方做栽培场地。建塑料棚要求南北走向,这样做有利于通风换气,受热均衡,增加棚内温度,延长出菇时间。塑料棚搭建以长30米宽5米为宜,占地面积150平方米,棚两边高2米,中间高3米,内设床架,两边床架,宽各80公分,长30米,中间床架宽1.4米,长28米,三行床架第一层离地20公分,床架层距60公分,实际栽培面积308平方米,棚内两行走道各宽1米,棚膜要求使用6丝无滴塑料大棚膜,棚顶用草或草帘遮阳光,棚四周可用玉米秸秆或草帘遮光。塑料大棚内要求设置拨风筒要设在两个走道棚顶,每2米一个拨风筒呈交错排列,30米长的棚共13个拨风筒。拨风筒直径要求15—20公分,拨风筒长30公分。
三、双孢菇栽培管理
(一)栽培季节及菌种选择
塑料大棚栽培双孢菇可在春秋两季进行,日光温室也可在冬季生产。春季生产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堆料,4月上中旬接种,5-7月出菇。品种应选用中高温型菌株,如“新登96”、“高温93”等;秋季生产,7月中下旬堆料,8月中下旬接种,9月中下旬至11月出秋菇,翌年3-5月出春菇,品种应选用低温型菌株,如““2796”、“F56”、“低温蘑菇”等;冬季日光温室生产,8月中下旬堆料,9月中下旬接种,10月中下旬至4月出菇。
(二)原料及配方
栽培双孢菇常用的几种配方是:
1、麦(稻)草1500公斤,牛粪1500公斤,尿素20公斤,石膏粉50公斤,石灰30公斤,过磷酸钙50公斤。
2、玉米杆1600公斤(铡成3M长的段)干粪(牛、马、鸡、羊粪)1600公斤,石膏粉50公斤,过磷酸钙50公斤,石灰30公斤,尿素15公斤,添加剂15公斤,发酵剂10公斤。
(三)堆制发酵(以配方1为例)
将草和粪分别预湿,堆入2-3天。底层先等离横放几根木棒,然后铺宽1。5m,层厚0。3m,长度不限预湿的麦草,其上铺一层厚3-5M的粪层,再按上法依次铺草、铺粪。从第4层开始,每铺完一层浇一次水,浇水量随层次的加高而加大,当料堆到80-90M高时,再均匀放几根木棒,上面继续铺料加水。一般料堆高充以1.5m为宜,上下垂直,堆顶应为鱼脊形,上面盖棚膜,防雨增温。待料堆塌实后,抽出所有木棒,洞孔做为透气孔。
(五)翻堆
   建堆4-5天后,堆内温度可升至65-75℃。当堆温开始下降时,进行第一次翻堆。翻时应内翻外、外翻内、上倒下、下倒上、打碎粪块,抖松草料,料干的地方,适当补水,并分层加入总量一半的其它铺料。首次翻堆时必须把培养料的湿度调节合适,使含水量达到65℃(抓料指缝见水为宜),以后尽量不再加水。复堆后宽高不变,仍照前述留气孔。翻堆共要进行4次,每次间隔时间为6、5、4、3天。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剩余的辅料。结合最后一次翻堆,喷洒敌敌畏、菇哈哈、克霉灵等杀虫杀菌剂。
(六)二次发酵
第4次翻堆后把培养料趁热运入菇棚内,分成数堆,拉掉草帘,关闭棚口,进行高温发酵,如气温低,要在棚内生火加热温,使棚温达到60℃后保持10小时即停止加热,再过2-3天结束发酵。然后打开通风口,降温排气。发酵好的培养料为棕色,既有光泽,手感蓬松,易折断,有酒香味。
(七)接种发菌
将发酵好的料铺成宽1-1.2m,厚18-20M长度不限的畦床,待料温下降到30℃以下时即可播种。每平方米用种1.5瓶,先穴播种再撒于表面。接种完后盖地膜或报纸,拉上草帘,关闭棚口。5天后,可打开通风口,每天掀膜通风1次,以促进菌丝生长定植。棚温保持在25℃左右,当菌丝拉满料面时,应揭掉地膜 ,降低料表面湿度促进菌丝向下生长。
(八)覆土
当菌丝快长透料底时可覆土。覆土选择、药剂处理及方法同鸡腿菇。二次覆土后3-4天,床面每天喷轻水2次,使土壤湿度达到土粒压扁但边缘不裂缝的程度,以促进菌丝向上生长。
(九)出菇管理
    当菌丝长透土层时,要加强通风,抑制菌丝生长,促进菇蕾形成。当床面开始出菇时,每天喷2-3次出菇水,喷水量不能太多,不能过猛,喷水后要及时通风。棚内温度控制在13-20℃,温差不能过大。春季气温不稳定,菇棚常出现15℃以上的温差,会导致大批幼菇死亡。要采取搭小拱棚、加草帘、生火等措施保温。菌盖长到直径4-5M时开始采收。温度高时每天采收两次,采完一茬应清理菇床,摘除死菇、烂菇。夏季生产一般采收三茬,每采平方米可采收7公斤左右。秋季生产,当年能收1-2茬,11月下旬以后,菇棚进入越冬管理阶段。管理要点是减少喷水(每周喷一次),降低温度(保持在4℃左右)。待春季气温回升后,给床面喷营养水,加大棚内湿度,将土壤湿度调节到出菇阶段要求的标准。协调温、湿、气三者之间的关系,使之达到最佳适宜子实体生长的最佳配合状态。